|
经过一天多的努力, 终于成功了. 现谈一下使用的感觉: 首先就是速度快, 不论是开机, 还是进入kde,都比2.4.20-8快很多; 还有鼠标不再像以前那样了笨了, 我的光学鼠标用起来像光电一样. 其它的还没有时间去体会, 先把安装经验写一下, 并谢谢前面的朋友们给我的提示和帮助.
我用的是redhat9.0, 安装的第2个内核是2.6.5, 可以到北大的天网去搜索获得
一 module-init-tools一定要装, 步骤看置顶的帖子就可以了. 这个工具需要到国外的网站去找, 网址也在上面的帖子中.
二 解压后: make menuconfig
我觉得这是最主要的, 如果配置不好,后面启动就很难. 我参考了置顶的帖子,再补充几点吧:
1是ext3的问题: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:在filesysem配置中, 有个ext3 jouring(好像是这个词, 记得不清除了) file system support, 这个默认是[M], 应该把它改为,即build in, 而不是用模块的形式;否则, 启动新内核会有mount ext3 失败, 以至出现 常见的
kenerl panic: No init found, try passing init=option to kernel
2是我用的是ide的硬盘, 那么配置的时候, 要注意相关的设置. 比如我第一次丢掉了一个关于cdrom的配置, 结果后面启动就提示/dev/cdrom失败等等.
3是鼠标和键盘的配置.我在键盘中选的是 XT...keyboard ,鼠标自然是PS2
4不要放过对ntfs的配置, 现在支持读写了, 哈哈, 以前可是配置这个东西可是很痛苦.
其它的看置顶的帖子就可以了, 网上也好多讲的
三 make 然后 make modules_install(这一步千万不能少), 它会在/lib/modules/下建一个目录2.6.5, 里面放一些模块文件. 如果少了这一步, 在make intall时, 会提示找不到文件夹2.6.5等等
四 make install
然后可以修改 /boot/grub/menu.lst 可以看到, 系统已经把2.6.5的启动项加入了,你要做的只是把 root=/LABEL=/ 改为 root=/dev/hdx (x是你的root所在的分区) 我在一些网站上看到有人说可以不用initrd文件, 虽然对这个了解很少,但是我觉得应该很有用, 而且系统会自动在/boot/下创建initrd-2.6.5.img, 在grub配置中少了这个文件, 也许会产生错误(我没有试)
五 再谈一点我也不确定的东西:
在menuconfig配置中, 我选择了保存到.configure文件中, 然后我把这个文件copy到/boot/下, 仿照那里的configure-2.4.20-8改为configure-2.6.5, 不知道这个做法是否真正有作用,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试一下.
以上是我的一点总结, 希望对大家有点启发. 我也是新手, 学linux只有2个月左右, 但是, 我相信凭借我们对linux的执着, 一定可以克服更多的困难. |
|